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5页27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B卷 滚动提升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一文中提到,今火船往来中国者正多,获利亦巨,各国皆有轮船公司, 华人亦应回合公司,专造轮船运货出进,自取其利,勿庸附搭他国也,唐廷枢此举
A.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列强的经济侵略暂时放松
C.与外国商战以抵制经济侵略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春天
2.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国民党所做的仅仅是在1930年通过了一项将地租降低到主要作物的37.5%的决定,而即使是这一适度的措施也从未真正兑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国民政府迫于内忧外患无力解决农民利益问题
B.华南地区农民的苦难已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
C.国民政府放弃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D.国民政府统治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3.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
A.体现了李鸿章对顽固派的妥协 B.折射近代化缺乏社会基础
C.反映洋务派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阻滞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4.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这段史料说明
A.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
B.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
C.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
D.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
5.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6.社会的相对稳定、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新式海军的建成等,给晚清当政者及相当一批人造成“中兴”之感。中国近代的这一场“中兴”
A.实践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得益于清政府的政治改革
C.避免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D.发展中酝酿着更大的危机
7.无锡荣氏家族所创办的民族企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唯一的“财团”,荣氏兄弟从1900年创办保兴面粉厂起步,后又涉足纺纱业,到20世纪20年代初被称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其面粉品牌为.“兵船”,寓意“振兴中华,以牙还牙”;棉纱品牌叫做“人钟”,图案是一个人拿着钟绳在敲钟,寓意是“让国人警醒”,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
①荣氏家族在中国民族资本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②荣氏家族的面粉业和纺纱业迅速发展有可能在一战期间
③荣氏兄弟主张实业救国,希望民族独立富强后侵略他国,夺取市场
④无锡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座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8.下表是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变化表(单位:银万两;表中,“其他”包括捐纳、公债、杂项收入等)。导致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对农民巧取豪夺 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D.传统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9.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 400多吨、工人2 100多名。有学者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
B.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
C.战争使中国工业布局发生了改变
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10.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