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3届高中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101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3届高中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高中入学检测
历 史 试 题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陶寺遗址典型陶器具有山东、河南、江汉、西北和关中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因素;玉琮、玉璧和大型厨刀继承了良渚文化的传统;透雕兽面玉佩受到江汉地区后石家河文化的影响;铃和齿轮形器等铜器则受到西北地区的影响。由陶寺显贵阶层的特大型墓葬中着意展示来自不同地区的仪式用品,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的文化基因是( )
A. “整体思维,天人合一” B. “祖先崇拜,以人本”
C. “追求秩序,稳定执中” D. “有容乃大,和谐共存”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陶寺文化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吸收或继承了周边很多文化的基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善于学****兼容并蓄的特点,即“有容乃大,和谐共存”,D项正确;“天人合一”反映的是天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A项;材料强调的是陶寺文化善于吸收周边民族文化,而没有涉及祖先崇拜或者秩序稳定等情况,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2. 出身破产平民的吴起、刚刚被解放不久的奴隶申不害、出身没落贵族的商鞅、出身普通平民的李斯都被各诸侯国委以相、将等要职。这说明战国时期( )
A 人才流动日益频繁 B. 君主集权体制形成
C. 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D. 量能授官成为潮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部分出身低微的人才被委以重任,这说明当时量能授官成为潮流,D项正确;材料为涉及人才流动,排除A项;通过材料只能看出选拔官员的标准在变化,无法得出君主集权体制形成,排除B项;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3. “匈奴族十分重视与汉族互通关市。除汉族外,匈奴与羌族经常发生商业交换;对乌桓族和西域各族也发生过交换。”这说明,匈奴族( )
A. 严重威胁着农耕文明的安全 B. 与汉族交往十分频繁
C. 在中西交往中扮演桥梁角色 D. “逐水草而居”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匈奴族与汉族、羌族、乌桓族以及西域各族都存在着贸易或商业交换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就决定了匈奴族会与其途径地方的民族进行互市贸易或商业交换,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匈奴族与其他民族进行互市交换的情况,没有涉及匈奴族威胁农耕文明,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匈奴与很多民族的互市交换,而不是只与汉族交往频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华民族内部各族的交往情况,没有涉及西方,排除C项。故选D项。
4. 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总结。(3)处应是 ( )
A. 科举普遍化与官僚政治成熟 B. 北方动荡与江南的逐渐开发
C. 西学东渐与传统科技的总结 D. 丝路开通与中外交往的开启
【答案】A
【解析】
【详解】宋代时期,理学兴起,在文学艺术方面平民化色彩逐渐增强,而且货币大量流通,出现了纸币,这一时期科举制普遍化,同时官僚政治逐渐成熟,A项正确;B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C项是明清时期,排除C项;D项是西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5. 明崇祯年间休宁县叶氏宗族在《重伦理以教家》的《家规》条款中则指出: “父子亲、夫妇顺、长幼序、朋友信,此等人出而事君,必为忠臣,为良臣。总之,伦常原于天性, 不事矫饰。本慈孝以为亲,率唱随以为顺,根友恭以为序,祛虚假以为信,合亲、顺、序、信以事君,伦理重而家教立矣。”《家规》条款的这些规定旨在( )
A 维护社会秩序 B. 强调尊卑等级
C. 突出宗族互助 D. 确立族长权威
【答案】A
【解析】
【详解】《家规》条款内容多涉及儒家伦理纲常,强调忠孝恭顺,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A项正确;尊卑等级在材料中只体现了部分,如朋友之间的关系不具备尊卑特征,排除B项;宗族互助以及强调族长的权威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
6. 据估算,从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全国厘金平均岁入一千万两白银,合计1.1亿两。但由于清廷被迫放权,厘金成为归各省督抚自行掌控合法、可观的财源——厘金所入不用上交户部;税率多少、如何征、怎样调拨使用也不归户部过问,而是每省各自为政。这说明本时期( )
A. ***陋****积重难返 B. 湘军军纪日益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