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地理 湘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45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文档介绍:
综 合 测 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读漫画“寻找活路”,回答1~4题。
1.漫画中反映哪种资源破坏严重(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解析 从漫画中可知,生活在水中的鱼“寻找活路”,从而反映了水资源污染,即水资源破坏严重。
答案 A
2.下列我国的河流中,出现漫画中环境问题可能最严重的是(  )
A.珠江 B.海河
C.塔里木河 D.松花江
解析 海河在我国京津唐工业区,此处重工业发达,污染严重;海河径流量较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答案 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按属性来说,图中鱼生活的环境属于自然环境
B.图中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是自然原因
C.按产生原因,图中反应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
D.图中鱼类生活的水,环境质量指数较低
解析 图中反映的水污染产生的原因是人为原因。
答案 B
4.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造成水资源紧缺 ③引起水生生物死亡 ④制约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极大,会引起多个方面的危害。
答案 D
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红色荒漠”,且面积在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剧。据此回答5~7题。
5.“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
C.水蚀作用 D.冰蚀作用
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7.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农业生产应(  )
A.大力开荒种田 B.加强综合开发
C.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D.彻底退耕还林
5~7.解析 江西省中南部山区是我国红壤主要分布区,土壤酸性强、肥力低,植被一旦被破坏则难以恢复,加上降水集中、强度大,红壤裸露在地表,便出现了荒漠化,形成
“红色荒漠”。山区的开发应该全局考虑,综合发展。
答案 5.C 6.A 7.B
我国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辽河、海河、淮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地面组成物质是石多土少,石厚土薄,地面土质松散,夹杂石砾。据材料回答8~9题。
8.我国北方土石山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盐碱化 D.洪涝
解析 结合我国北方土石山区的气候特征,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材料中提出该地土质松散,故主要的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
答案 A
9.关于北方土石山区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
A.土石山区全部封山育林
B.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修梯田,植树种草
C.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D.引进南方速生树种,尽快恢复植被
解析 该地为河流发源地,地势高,治理水土流失,应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C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降低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雪线就会升高;东海的温度比南海低,随着全球变暖,东海的水温会升高,南海的鱼种也能在东海生存;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由于全球变暖,原来的大气环流系统被打乱,所以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答案 A
11.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少,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积雪是水体的一种,由于水体的热容量比较大,能够对气候起到调节作用,积雪面积减少,对大气的调节作用降低,导致地表温差加大;积雪面积减少,岩石裸露,遭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将加剧,容易导致岩崩现象;积雪减少与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没有直接联系;积雪减少,说明气温升高,所以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升高。
答案 D
12.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是(  )
A.让下一代人去解决这个矛盾
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发展科技,以便更多地开采资源
D.为保护环境,必须取缔污染企业
解析 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不断激化便产生了环境问题,表现为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互不适应。那么解决这个矛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