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9月份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
A. 体现了专制皇权至高无上 B. 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 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 D. 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
2. 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许绍传》载,许绍与其兄许靖咸誉高名,爱好评论乡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换品题,以致汝南有“月旦评”之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A. 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 察举制度的实施
C. 九品中正制度的推行 D. 社会环境的宽松
3. 南北朝时期,北方广大地区主要以谷布进行交易,而南朝钱币的使用量较大,范围较广。据此说明
A 北方农作物产量高于南方 B. 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
C. 南方铸造技术领先于北方 D.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高于北方
4.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用庸调所收之布帛,折变为白银等轻货。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的推测是
A. 变造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以庸代役影响了农民生产热情
C. 银两是唐朝流通的主要货币 D. 租庸调制下国家不征收实物
5. 在以农为主的乡村社会中,小农世代生活于乡里,极少与官府直接接触。而以农业税为支撑的古代国家财政使得官僚体系难以直接渗透到乡村每一家农户。于是宗族就能发挥共同体作用,从而弥补官府在县以下基层社会控制方面留下的空白。该学者旨在强调
A. 政权实现绝对集权控制 B. 乡村社会存在地方自治
C. 尊卑有序的社会共同体 D. 基层治理官民合治模式
6. 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
A. 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 B. 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C. 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D. 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了一种“总统的表面特权”(尊严)与“总理的实际权力”(效率)并存的二元体系,致力于使总统政治资源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该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 临时总统制 B. 三权分立制 C. 责任内阁制 D. 君主立宪制
8. 下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应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留学生甄选考试
1915年2月
239
151
63.18%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6年6月
不详
194
不详
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
1917年4月
2482
405
16.32%
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9年10月
5600
480
8.57%
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
1920年10月
3800
400
10.53%
A. 文官选拔制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