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高中
2023. 01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项。
1.有学者认为,井田制下“庐井有伍”,即农民是有组织的,组织即村社,国君或贵族通过村社 来控制农民;战国则不然,村社这一中间层次没有了,国家直接把小块田地颁授给每个小农。 这一变化
①出现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②导致国家对土地人口的直接掌控
③适应了当时国家富国强兵的需要④推动宗法分封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青花瓷在元代迎来大发展,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蒙古人和穆斯林都喜爱白色、蓝色,青花瓷 制作所需的钻料可以畅通地从波斯运到中国,其造型出现了西亚和东南亚居民喜用的大盘大 罐。元青花瓷的发展
①得益于蒙古帝国版图辽阔和统治者的支持 ②反映了元代雇佣劳动兴起和工场规模扩大 ③是中国先进制瓷技术同域外文化交流产物 ④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和国际市场扩大有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 1685年清政府开放海禁,此后的五十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来华货船中白银经常占90%以上,商品不足10%。一位清朝官员说,英国商船“所载货物无几,大半均属番银”。这一现象出现 的原因是
A.大宗商品难以被长途贩运B.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C.新航路开辟贸易中心转移D.西方商品不适应中国需求
4. 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这是清政府首次明确允许本国人民出洋务工。19 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 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以下关于华工问题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②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
③补充奴隶贸易终止后劳动力的不足④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1864年,李鸿章强调“今昔情势不同,岂可狃于祖宗之成法,必须尽裁疲弱,厚给粮饷,废 弃弓箭,专精火器”,主张“仿立外国船厂,购求西人机器,先制夹板火轮,次及巨炮兵船, 然后水路可恃”。他还指出“中土士夫不深悉彼此强弱之故,一旦有变,曰吾能御夷而破敌, 其谁信之”。李鸿章的主张突破了
①“夷夏之辨”的自大思想②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③“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④轻视技术的传统观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 1898年,英国官员提出,俄国在东北修建铁路和占领旅顺港“都是俄国对满洲和盛京最终控制的活动之一,这使得俄国占领了这些海域最重要的海港”,“我们不能将中国北方的土地拱手 让给竞争对手”,英国将被迫“取得一个相应的位置”。在此背景下,英国
A.派遣军队攻占北京B.支持浩罕国入侵新疆
C.派遣军队进攻台湾D.强租威海卫为租借地
7. 1906年,清政府改革官制,计划设立责任内阁,废除军机处,遭到部分大臣的反对。慈禧太后在谕旨中说:“军机处为行政总汇……办事较为密速,相承至今,尚无流弊,自勿庸复改。” 军机处得以保留。这一事件说明
①军机处仍然能适应时势②清朝政治改革流于形式
③官制改革遭到巨大阻力④皇族内阁维护君主专制
A.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