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质量普查调研考试
历 史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帝王的称号,有所谓德号及地号,德号以其所做的事业为根据,地号则以其所居之地为根据。据此下列属于地号的称呼是
A.有巢氏B.燧人氏C.神农氏D.陶唐氏
2.东周时代,儒、墨以鲁国为中心;道家起源于南方原不发达的楚、陈、宋;阴阳家在北方偏于保守齐国发展;法家主要源于三晋;周、卫处于交通要道,商业兴盛,产生了专作政治交易的纵横家。由此可见
A.社会动荡限定了思想的传播范围
B.诸子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国家实力
C.各学派分布体现出地域上的特点
D.经济差异必然导致思想上的纷争
3.西汉时期,汉高祖向“贤士大夫”发出招贤令,武帝则把“举贤良”作为一项政治制度确立下来。察举制下,官员的选拔依据诏令所规定的门类,由中央或地方高级官吏负责调查和引荐。这表明汉代察举制
A.属于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
B.把品行作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C.有效保障了吏治清明高效
D.打破了世家垄断入仕的局面
4.我国北方一直含有畜牧业的成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成分较前代不断增加,这一变化是北方农业的一次重大经济结构调整。这一调整
A.根源于气候条件的变化
B.导致少数民族不断南下
C.是民族交融的重要成果
D.是统治政策推动的产物
5.唐前期构建起中书决策、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三省制运作方式。玄宗以后,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成为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实际上就是宰相府,三省与之分别存在。国家行政大事都由中书门下决策,尚书省各级官员只是具体执行。这表明当时
A.权力制衡机制受到挑战
B.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
C.中央行政效率日趋低下
D.相权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6.宋代以粗犷自发的娱乐、诙谐滑稽的表演、亲呢粗野的调笑、开怀尽兴的消受,使人们实现了往日难以实现的自我表现。这种种行为,在文化上完全展示了一个非官方、摆脱政治禁锢的另一个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另一个方面。这反映出当时
A.官方意识形态弱化
B.门第观念的淡化
C.个人主体意识觉醒
D.市民文化的发展
7.《明会典》记载:凡进苏木、胡椒、香蜡等香料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由此可知明朝中后期
A.私人海外贸易活跃
B.政府掌控胡椒等香料贸易
C.海禁政策得到强化
D.地方布政司职权范围扩大
8.清制规定,蒙古王公、回部伯克、四川土司、蒙藏喇嘛等,每年要轮班在年节时入京,秋季到避暑山庄朝觐皇帝。来朝者,隆重礼遇,除各按品秩供给路费、赏赐外,还与内地王公一体参加朝会宴饮。此举
A.意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C.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
D.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
9.鸦片战争后,魏源所述“师夷之长技”,并不限于坚船利炮即军事一面,而是包含了军事、科技、文教等多个方面;对于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他也是抱着赞赏的态度,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要予以采纳,但也没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