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估检测(十二)
(第十二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两国( )
A.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 B.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C.社会制度截然不同 D.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
【解析】选D。依据材料,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根本原因是二战后,两国都抱有在全球扩张势力的企图,在国家利益上存在严重冲突,故选D。
2.(2021·宁波模拟)1947年,时任美国总统在向国会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美国也已接到希腊政府有关财政和经济援助的紧急要求……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在解释这篇报告时,该总统还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这一报告( )
A.体现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B.遵循马歇尔计划的政策要求
C.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D.标志着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
【解析】选A。依据“美国也已接到希腊政府有关财政和经济援助的紧急要求……
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报告与杜鲁门主义有关,1947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而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体现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A正确。
3.1956年,通过苏美双方协商,《美国画报》在苏联境内重新发行;作为交换条件,《苏联》(后更名为《苏维埃生活》)杂志创刊并打入美国市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美国掌握文化宣传主动权 B.苏联民众价值观混乱
C.美苏冷战扩大到文化领域 D.美苏文化软实力相当
【解析】选C。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苏美两国都将自己的刊物在对方国家发行,目的是对对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即美苏冷战扩大到文化领域,故选C;美苏双方都有杂志在对方发行,不能说美国掌握主动权,A错误;不能说苏联民众看美国杂志就是价值观混乱,B错误;从材料内容不能推断出美苏文化软实力相当,排除D。
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 )
A.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
C.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D.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样马歇尔计划造成了欧洲事实上分裂,所以说“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D正确。
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假日酒店对一批美国报纸、杂志编辑发表演讲时称:“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下列符合尼克松观点的是( )
A.冷战状态已经结束
B.美苏均势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C.意识到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
D.西欧、中国、日本仍未被视为独立力量
【解析】选C。根据材料时间及“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可知尼克松意识到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故C正确。冷战状态结束是在1991年,美苏均势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故A、B错误。D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
6.二战后,多极力量成长,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其中,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是( )
①中美关系的缓和 ②亚非会议的召开
③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④东德与西德的统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亚非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
,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②③符合题意,所以B正确。
7.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