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试卷(解析版).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9页45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试卷(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模块综合检测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秦国规定:凡斩敌国一个甲士首级的,就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同时拨给一名“庶子”作为劳动人手……除授田宅外,还可以享受封邑租税。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门第出身是授爵的唯一依据
C.奴隶斩得敌首不得赐爵
D.军功可以改变社会政治地位
【解析】选D。秦国实行军功授爵制度,立军功者授予相应爵位并给予丰厚物质奖励,这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使平民可以通过军功改变社会政治地位,故选D;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A;材料是按照军功授爵,不涉及门第出身,排除B;据《军爵律》“及隶臣斩首为公士”可知,奴隶斩获敌首应授爵为公士,排除C。
2.(2021·台州模拟)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孔子主张“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为政以德”。两者思想都 (  )
A.主张无为而治 B.倡导战胜自然 
C.蕴含和谐理念 D.提出仁者爱人
【解析】选C。老子主张尊重自然规律,孔子主张顺应民心,二人的思想中皆蕴含和谐共生的理念,故选C;主张“无为而治”的是老子,排除A;老子主张的是尊重客观自然规律,而非战胜自然,排除B;提出“仁者爱人”的是孔子,排除D。
3.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楷体汉字




甲骨文
观察上表,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楷体汉字形态由甲骨文演化而来
B.楷体汉字端正平稳,结构飞舞飘逸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解析】选D。依据汉字的演化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可知,楷书由隶书转变而来,故A错误。由图可知,楷书比较工整规范,飞舞飘逸的是行书的特点,故B错误。甲骨文是当时的书写符号,是可识读的刻画符号,而且现在人们也已经能够识读大部分甲骨文,故C错误。由图可以看出甲骨文的文字图形已经具备了当今汉字的某些特征,故D正确。
4.“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  )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扩大
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
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解析】选A。“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说明宰相可随机应变,其处理政务的权力扩大,故选A;“堂贴”只是一种公文形式,未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且“日益尖锐”一词说法欠妥,排除B;三省分工的模式在唐前期就已经形成,“逐步形成”说法错误,排除C;此时国家的决策机制仍是三省六部制,排除D。
5.(2021·衢州模拟)有学者认为,传统农业的新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导致“商业革命”较早出现,成为宋朝历史的一抹耀眼的亮色。下列选项能为此提供依据的是 (  )
①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棉纺织业兴起
②互市贸易、民间贸易相当活跃
③玉米、甘薯等推广种植,粮食总产量提高
④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棉纺织业兴起,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故①正确;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商业的发达导致商业革命的出现,故②正确;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故③错误;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故④错误;A符合题意。
6.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 (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
【解析】选A。张载主张以强烈的担当精神,承担起家国天下的责任;顾炎武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两者都反映了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选A;二者的观点是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没有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