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两次鸦片战争及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1·湖州模拟)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有西方学者认为“因为傲慢的清政府不肯在相互平等基础上与英国建立贸易关系,拒绝平等交往,故只有让英国来承担终结中国排外政策之使命。”该观点 (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指出了清朝士大夫阶层的傲慢与无知
C.抹杀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
D.旨在说中英不平等贸易责任方在英国
【解析】选C。“因为傲慢的清政府不肯在相互平等基础上与英国建立贸易关系,拒绝平等交往”可知该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原因在于清政府拒绝与英国平等交往,并未意识到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故选C。
2.林则徐在《译编卷·澳门月刊》中写到:“前在一千七百三十七年,带来鸦片不过四千余箱,前时鸦片准纳税进口,至一千七百九十六年才禁止,一千八百三十六年又欲如前纳进口,奏而未允,其时已多至三万余箱”。英国大肆对华销售鸦片主要是为了 ( )
A.损害中国人的健康
B.加剧清廷的政治***
C.削弱中国军队战斗力
D.寻求中英贸易平衡
【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故选D;损害中国人的健康、加剧清廷的政治***、削弱中国军队战斗力是鸦片走私的危害,排除A、B、C。
3.(2021·金华模拟)有学者说:“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6年窥探之后的一逞。”下列项中,对“这场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
A.签订的条约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亚罗号”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借口
【解析】选C。自1514年起,经过326年,即1840年,西方人窥探中国的战争指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C。
4.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通过《南京条约》获得的特权是 ( )
A.领事裁判权 B.协定关税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鸦片贸易合法化
【解析】选B。列强从《南京条约》获得了协定关税的特权,故选B;领事裁判权是在《五口通商章程》中取得的,排除A;片面最惠国待遇是在《虎门条约》中取得的,排除C;鸦片贸易合法化是在《天津条约》中取得的,排除D。
5.(2021·绍兴模拟)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也。”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
A.协定关税 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通商口岸传教权
【解析】选C。片面最惠国待遇使得一国从中国掠夺的权益,其他列强也能依此规定自动获得。据“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来看,其反映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C;协定关税是指中国的进出口关税税额应当与英国协商确定,排除A;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该国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排除B;材料主要涉及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与宗教传教无关,排除D。
6.中国近代某部著作综述世界五大洲各国史地、科技、政治制度和风俗民情,论说中国应当采取的对外政策,被称为近代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创榛辟莽”之作。该著作可能是 (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瀛寰志略》 D.《资政新篇》
【解析】选B。《海国图志》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对外思想,故选B。
7.(2021·温州模拟)“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
A.彻底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C.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D.推行“自强”“求富”的新政
【解析】选B。根据材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种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反映了农民阶级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故选B;“彻底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这一表述过于夸张和绝对化,排除A;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是《资政新篇》,不是材料所体现的《天朝田亩制度》,排除C;推行“自强”“求富”的新政是洋务运动,排除D。
8.某史料专辑中记载:迟至1861年,吴江(江苏南部,太平天国实际控制区域)拥有三四千亩土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