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配置图、外观图、俯瞰图。对该复原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B.码头的存在说明商品经济发达
C.房屋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D.悬山式屋顶适应热带多雨的环境
【解析】选A。通过观察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选择接近水源的地方布置村落,从配置、外观等多个角度呈现的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A正确;远古居民的村落有码头存在不能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达”,B错误;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布局不能体现严格的等级秩序, C错误;悬山式屋顶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德国位于温带不是热带,也非多雨环境,D错误。
2.下图为“雅典卫城建筑平面图”,它反映了雅典卫城 ( )
A.妙用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
B.建筑群主次分明、高低错落
C.整体建筑呈现不规则布局
D.宗教信仰与军事防御相结合
【解析】选C。从材料中“建筑平面图”看不出妙用山地地形,故A错误;从材料中“建筑平面图”看不出建筑群高低错落,故B错误;不规则布局与材料中“建筑平面图”相符,故C正确;作为军事要塞的雅典卫城是宗教崇拜的圣地,但从材料中“建筑平面图”只能看到神庙,故D错误。
3.“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 ( )
A.“城”与“市”完全分离
B.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
C.商业活动受到了严格限制
D.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
【解析】选B。依据题干“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可知,材料中的城市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故B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C与材料无关;D与史实不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4.山西平遥古民居的院落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中间是个院子,正面是正房,左右是东、西厢房,东、西厢房高度都比正房低,西厢房更比东厢房低。此建筑格局主要反映了 ( )
A.重视风水的迷信思想
B.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
C.严整和谐的儒家传统
D.左右对称的建筑理念
【解析】选B。北方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与重视风水的迷信思想无关,故A错误;“正面是正房,左右是东、西厢房,东、西厢房高度都比正房低,西厢房更比东厢房低”体现的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故B正确;严整和谐的儒家传统与北方四合院体现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不符,故C错误;“左右是东、西厢房,东、西厢房高度都比正房低”表明不是左右对称,故D错误。
5.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
A.深受宗法观念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
【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了宗法观念,故A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一个家族,谈不上皇权至上,故B排除;材料中宗族与宗教是两回事,故C排除;利于邻里和睦反映不了题旨,故D排除。
6.明清时期的临清出现“舟车毕集,货财萃止”“十九皆徽商占籍(落户居住)”的现象。此材料可以用来佐证临清 ( )
A.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
B.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D.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解析】选A。材料“货财萃止”“徽商占籍”说明临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市镇,故选A。宋代坊市制已经被打破,B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错误;雇佣劳动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7.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下图中的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选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四合院是按照中国儒家思想的宗法家族观念组合的有层次序列的前后院落,厅堂、居室的布置一定是长幼有序、尊卑不同,一般来说,家中长辈住在北房,按照方位就是正房甲处,儿女住在厢房乙处和丙处,仆人居住外院丁处,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不符。
8.20世纪60年代,英国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