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时训练(解析版).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37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时训练(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四十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两者的主张 (  )
A.塑造了共同价值观念
B.目的是重构社会秩序
C.体现了民本政治追求
D.构建了完整学术体系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孟子和墨子认为统治者只有选贤任能才能支持国君维护其统治秩序,实现国家富强,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秩序混乱,二者希望统治者通过选贤任能重建国家统治秩序,故选B;孟子和墨子属于不同派别,价值观不同,排除A;民本政治主要体现在统治者爱惜民力,注重恢复社会生产,与材料不符,排除C;构建学术体系是由多个学派和政府支持共同完成的,排除D。
2.唐代怀素以“以心传心,直见本心”来书写草书,以“澄明静彻”的心境来诠释书法的本义。影响其书法风格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 B.书法技术进步
C.佛教思想传播 D.理学思想提出
【解析】选C。据材料“以心传心,直见本心”“澄明静彻”与佛教所提倡的“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唯心主义思想相一致,故选C;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与经济发展水平无直接关联,排除A;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个人书法艺术的书写境界,排除B;理学出现在宋代,排除D。
3.据史学家考证,唐代来华传播“大秦景教”者屈指可数。元代来华的传教士人数较唐代虽有增加,但远不能与1552-1800年相比,这两个半世纪来华的著名的欧洲耶稣会士就达920人。据此可得出的历史事实是 (  )
A.我国古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传教士是西方国家侵华的先锋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D.古代中国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
【解析】选C。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来华的传教士,不同于近代的侵略者,故B错误;由材料“但远不能与1552-1800年相比,这两个半世纪来华的著名的欧洲耶稣会士就达920人”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来华传教士而非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故D错误。
4.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以前的耕读者成分简单,主要是隐逸之士和学生,且数量有限;宋代耕读理念形成并发展为广大的士人行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这一变化 (  )
A.说明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
B.提升了宋代官员的政治素养
C.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产生
D.有助于增强阶层的流动性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宋代知识教育逐渐普及化,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水平,促进科举制度的发展,故选D;宋代程朱理学获得了官方地位,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日益巩固,排除A;耕读理念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宋代官员的知识素养,排除B;耕读理念的主要内容依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对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无直接影响,排除C。
5.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地论述了***出现以后所引起的社会变化,肯定地指出,***和火器的使用“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作用”。对这一论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西征的蒙古军队把***传到了欧洲
C.***推动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D.***推动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解析】选C。据材料“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作用”可知,恩格斯认为***推动了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故选C;材料讨论的是***对西方的作用,排除A;材料主要涉及***使用的社会推动作用,不涉及***的传播途径,排除B;工业革命指的是使用大机器进行生产,其生产动力是蒸汽机的使用,与***无关,排除D。
6.如果说,身体的DNA 保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人种的传宗接代的话,那么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DNA,他保证了我们中华文化即民族精神的延续与传承。材料主要强调 (  )
A.DNA的重要性
B.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D.中华文化的连续性
【解析】选D。据材料“保证了我们中华文化即民族精神的延续与传承”可知,中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其如身体中的DNA一样不断延续与传承,具有连续性,故选D;材料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DNA,不是单纯生物学科的DNA,排除A;民族精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子,以“DNA”为比拟,非物质文化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