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 )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
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所修建的通向各个方向的交通网络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故选C。
2.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经济很发达。由此可知,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 )
A.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
B.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C.加强了中国南北经济交流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解析】选C。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五大水系,沿线经济发达,有助于加强中国南北经济交流,C正确。
3.据记载,明永乐十三年,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而当西方已有传统贸易商路被阻塞时,西方人急切地开辟新航路。由材料可推断出中西方 ( )
A.对外政策不同
B.国家制度不同
C.经济发展形式不同
D.思想文化不同
【解析】选C。材料表明中西方在对待航运问题时态度不同:中国停止海运,废止漕运,而西方积极寻求新的航路。对待航运态度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形式差异,中国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西方则重视商业发展,故选C。
4.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都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故C正确;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官方主导下的对外贸易,没有起到A、B、D三项的作用,故排除。
5.“在美洲发现之前,各个国家,甚至在欧洲,彼此还很少来往,整个说来,贸易所占的地位很不显著。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这一评述说明新航路开辟 (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B.推动欧洲联合的实现
C.确立了英国为中心的殖民体系
D.加速垄断组织的形成
【解析】选A。材料“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表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具雏形,故选A。
6.据下表判断 ( )
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3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90
284
402
60
20
24
A.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美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
【解析】选C。据表格数据可知,美洲的铁路公里数增长迅速,远超其他地区,可知美国在19世纪末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故选C。
7.19-20世纪,北美伊利运河、比利时阿尔贝特运河、苏伊士运河、莫斯科运河、巴拿马运河、曼彻斯特运河等多条运河修筑通航。这些运河的修建 ( )
A.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刺激了生产和技术革命发生
D.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选A。据材料“19—20世纪……多条运河修筑通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运河的修建改善了交通,满足了世界经济交流的需要,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故选A。
8.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下面为这一时期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由此可知 ( )
A.清政府一直以来重视铁路修筑
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
C.铁路修筑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
D.国人的阻碍严重制约铁路修筑
【解析】选B。根据饼状图可知,中国铁路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