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的生活逐渐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
A.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B.开始大量使用陶器
C.开始学会用火
D.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族居
【解析】选A。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获得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因此生活逐渐稳定,故选A;使用陶器是定居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B;旧石器时代人类已会使用火,排除C;部落族居是定居生活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
2.(2021·温州模拟)2015年11月,考古人员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区域的谭家岭遗址寻找大型建筑遗迹时,意外发现9座瓮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随葬。这说明石家河遗址 ( )
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
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
【解析】选D。发现的 9座瓮棺葬中5座有玉器随葬,说明当时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故选D;石家河遗址只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旧石器时代还未出现贫富分化,排除B;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国家,排除C。
3.(2021·杭州模拟)据史书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 ( )
A.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不相干
B.因诸侯立家,故诸侯永远是小宗
C.分封制和宗法制都以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
D.“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解析】选D。材料中“皆有等衰”体现从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士等都有等级的体现,故选D;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排除A;诸侯相对于天子是小宗,相对卿大夫是大宗,排除B;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分封制不都是以血缘,排除C。
4.(2021·温州模拟)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雨”“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当时 ( )
A.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B.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决定作用
【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甲骨上的卜辞是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材料内容说明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故选B;材料“求雨”“有足雨”等信息反映出当时农业的收成主要受客观自然条件的影响,祭祀活动并不会影响收成的好坏,排除A;商朝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农业生产的组织者是奴隶主贵族,排除C;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排除D。
5.(2021·湖州模拟)下图是某位学生整理的西周制度史。据史实判断,①②处应填入的是 ( )
A.内外服制、小农经济 B.内外服制、井田制
C.分封制、井田制 D.分封制、小农经济
【解析】选C。西周通过对贵族的分封实现对权力的分配,井田制是分封制得以实行的经济基础,故选C;商代通过内外服制对权力进行分配,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排除A、B、D。
6.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