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三)解析版.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83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三)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 史 (十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淮南子》载:“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昭,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这主要表明,禹( )
A.制定了完备的礼乐制度 B.注意倾听民众的声音
C.利用宗法思想进行统治 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以五音听治……以待四方之士”、“教寡人”、“谕寡人”、“告寡人”、“语寡人”可知禹在治国注重倾听民声,故选B项;礼乐制度强调等级,其完善是在西周,且与关注民意不符合,排除A项;宗法思想强调血缘亲疏,与禹广泛倾听民意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体现禹重民意,并非等级森严,排除D项。
2.西汉初年有相当数量的侯国分布在王国境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国境内的侯国逐渐消失,到西汉末年最终形成“王国境内无侯国”的局面。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
A.侯国已成为与王国同级的地方行政组织
B.汉廷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的结果
C.侯国将无法分割王国之下的土地和人民
D.汉武帝的地方体制改革使侯国不复存在
【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推行了推恩令,同时规定侯国不再隶属于王国,归所在县管辖。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项;西汉侯国一直比王国等级低,排除A项;王国和侯国都是分封的产物,侯国分封后世代沿袭封地和人民,而不是分割王国的土地和人民,排除C项;汉武帝在实行推恩令等措施时,并没有改变地方体制,所以侯国还是存在的,只是已经归所在县管辖了,排除D项。
3.南朝佛教传播偏重义理,梁武帝亲自讲经说法,著书立说,阐释佛教教义;而北朝则崇尚修行,广泛建寺造像,还开凿规模巨大的石窟。在反佛势力与佛教的斗争中,南方为论战,北方为灭佛,如南朝齐梁间范缜著《神灭论》,从形神关系的角度出发,论证神为形之用,形亡神亦灭,从而驳斥佛教的因果轮回之说,北朝出现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两次大规模灭佛行动。这说明该时期( )
A.佛教在中国缺乏扎根的基础 B.南北方佛教的发展各有特点
C.儒道势力与佛教的斗争激烈 D.佛教盛行成为社会思想主流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南朝佛教传播偏重义理”、“北朝则崇尚修行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