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4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解析版).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33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4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微专题4 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专题剖析】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成立。
2.开始:《临时约法》的颁布。
(1)内容: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2)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发展
(1)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展开竞争。
(2)1912年,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3)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后,发动二次革命。
4.失败:袁世凯成为正式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二)国民党政府时期——实行“训政”
1.背景: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北洋政府统治结束。
2.开始:1928年,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
3.内容:以党代政,国民党掌握实权,剥夺人民权利。
4.实质: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5.结束: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进入“宪政”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背景
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各地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
抗日根据地逐步扩大(19个解放区的建立),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战局的发展变化,解放区的日益扩大
探索
1931年11月,召开中华苏维埃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宪法大纲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实行“三三制”原则
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人民政权
意义
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
(2)1957年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使其作用和地位被削弱。
(3)“文化大革命”十年,遭到破坏。
(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逐步恢复和完善。
2.政治协商制度
(1)正式确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解决了民主党派的发展前途问题,确立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3)新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16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政治协商制度被写入宪法,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高考真题】
1. (2021浙江卷·11)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答案】B
【解析】“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强调反封建求民主,“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强调反帝以自强,故选B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排除D项。
2.(2021北京卷·7) 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
A. 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
B. 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C. 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D. 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客观上打击了欧洲列强在华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所以列宁对辛亥革命表示了极大认可,D项正确;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它们具有不相同的性质,排除A项;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B项;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此时辛亥革命早已发生,所以不可能指导中国的辛亥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1浙江卷·14)1949年,***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