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高效复****第八单元
本单元围绕两条线索、两个时期、三个阶段:(1)两条线索:一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二是人民解放战争。(2)两个时期:抗日战争的两个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是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时期,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3)三个阶段: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
纵向贯通一: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比较
1.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与不足之处:
(1)作用。
①战场上: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大作用。
②精神上:鼓舞了民心士气,特别是台儿庄大捷,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
③配合上:支援了敌后战场和抗日游击战争。
④国际上: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
(2)不足之处:应看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日的同时,一直没有放弃“***”的目标,并且坚持一党专政。这不仅使得国民政府正面抗战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在整体上影响了中国抗战力量,尤其是共产党抗战力量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思想上:以***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思想的科学理论,为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组织上: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3)战略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4)精神上: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纵向贯通二:国共两次合作的比较及影响因素
1.比较:
(1)社会环境: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之下,北洋军阀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下,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2)合作阶级:第一次合作的阶级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第二次合作的阶级包括亲英美派的大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等一切赞成抗日的爱国力量。
(3)合作方式:第一次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有共同的政权和军队;第二次是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两党有各自的军队和政权。
(4)合作纲领:第一次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第二次合作只有合作宣言,没有政治纲领。
(5)革命任务:第一次合作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第二次合作的任务是抗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6)合作结果:第一次合作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破裂,没有完成历史使命;第二次合作维持到了抗战胜利,并完成了历史使命。
2.影响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