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高效复习 第二十一单元.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63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高效复习 第二十一单元.doc
文档介绍:
单元高效复****第二十一单元
  本单元复****围绕一个主题、两大关联及三大要点。(1)一个主题:古今中外官员的选拔方式及管理方式的演变。(2)两大关联: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及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3)三大要点: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纵向贯通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趋势及影响
  1.演变过程:
时代
选官制
选拔标准与实施办法
选官权
约公元前21世纪初—前770年(夏、商、西周)
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奴隶主贵族
公元前771—前207年(春秋、战国、秦朝
举荐制、军功制
按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国君、贵族
)
公元前207—220年(汉代)
察举制
道德品行;举荐任官
地方官
220—581年(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家世;按品授官
中正官
581—1905年(隋代至清光绪)
科举制
才学高低;分科考试;按成绩优劣取舍
朝廷
  2.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2)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束缚了人才。
3.影响:
(1)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3)有利于国家选拔出真正适合统治需要的人才。
(4)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拓展延伸】对科举制的评价
(1)利:扩大了统治基础,打击了士族门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学的繁荣。
(2)弊: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3)对世界的影响:科举制东传日、朝,并为其效仿。16世纪以后传入西方,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近代法、英、德、美受科举制启发,先后建立了文官制。
【思维特训】
唐朝的韩愈在《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与“伯乐相马”类似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 (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监察制
【解析】选B。材料“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品行、才能为标准的选官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故B正确;A是以血缘关系为标准的;C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D不是选官制度。
  纵向贯通二:西方文官制度的演进过程、新趋向及认识
1.过程:
开始酝酿
18世纪初,英国规定大臣以外的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
初步奠基
1854年,英国两名官员撰写《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它奠定了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首先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