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高效复习 第三十二单元.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67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高效复习 第三十二单元.doc
文档介绍:
单元高效复****第三十二单元
  纵向贯通一: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大体在秦汉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
1.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
2.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
3.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
4.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的语言文字。这种文化共同体的出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纵向贯通二: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的特点
从内容
上看
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从主题
上看
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从广度
和深度
上看
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这样的轨迹:技术成果“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从过程
来看
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思维特训】
(2020·泰安模拟)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
A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