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十二单元 法律与教化 教案.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0页1.13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十二单元 法律与教化 教案.doc
文档介绍:
第二十二单元 法律与教化
课题
备考攻略
中国古代的法治
与教化
复****时把握一个“主题”,两大“核心”和三个“阶段”
(1)一个“主题”: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的发展及其两者关系的演变
(2)两大“核心”:政治事功(法治)与伦理劝导(教化)
(3)三个“阶段”:①先秦时期:儒法之争;②秦汉至隋唐:以礼入法;③宋元至明清:礼法融合
近代西方的法律
复****时把握一个“渊源”,两大“法系”和三大“特征”
与教化
(1)一个“渊源”:古罗马法律及其实践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两大“法系”:①“法官制定的法律”的英美法系;②以成文法为渊源的大陆法系
(3)三大“特征”:①国家层面:权力制衡、三权分立;②个人层面:强调保护个人权利;③实践层面:坚持程序公正、无罪推定
当代中国的法治
与精神文明建设
复****时把握一个“核心”,两大“主题”和三个“时期”
(1)一个“核心”: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革命
(2)两大“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三个“时期”:①改革开放前:法治建设曲折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谱写新篇;②改革开放后: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大大加强;③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弘扬传播
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1.先秦时期:
(1)法治思想。
(2)德治与法治之争。
儒家
法家
人物
孔子和孟子
商鞅和韩非
核心
主张
①人性善,主张德治
②为政以德,施仁政于民
③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
①人性恶,主张法治
②君主不谈礼义,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赏罚分明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评价
①德治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②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无助于国君们实现强国抱负
①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②指引秦国富国强兵,最终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汉至隋唐时期:
时期
特点
表现
秦汉
律令合一
(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2)汉朝制成《九章律》
(3)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
律令儒家化
(1)原因: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设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
(2)表现: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
(3)目的: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隋唐
礼法结合
(1)撰成《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2)对“孝”特别重视,强化基层教化
(3)提倡礼治,颁行《大唐开元礼》
3.宋元至明清时期:
(1)法律的制定。
时期
概况
宋朝
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以唐律为制定蓝本,如《天圣令》
元朝
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明朝
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数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清朝
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2)基层教化。
宋朝
北宋吕大钧创造了乡约,其撰写了《吕氏乡约》
明朝
①明后期,乡约改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
②六谕主劝谕,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③明朝儒学士人常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
清朝
乡约基本延续明朝模式,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也常引用《大清律例》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和中国古代社会治理思想的演变历程,体会中国古代法律和社会治理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
2.运用相关史料,论证中国古代法律中礼法结合、以礼入法、以礼教化的特点。认识其目的是维护中央集权、小农经济、儒家伦理道德,起到了稳定社会、道德自律的积极作用。
3.理解中国古代法律与教化重视人本,重视血缘亲情,重视家国一体的情怀,其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方式,是同一时期优于西方国家之处。
二、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渊源:罗马法的发展。
共和国时期
公元前450年左右,《十二铜表法》颁布
帝国时期
法律制度更加完善,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中古时期
①“日耳曼法”形成,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②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③11世纪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
,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2)发展。
①英美法系:
  ②大陆法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