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考纲呈现
学****重点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技术。(2)从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的转变。(3)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4)“工商食官”与商鞅变法★和“抑商”政策。
考点一 先秦时期的农业经济
1.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2.耕作技术
(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
3.水利工程
(1)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2)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4.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
③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④评价
5.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井田制
①内容
②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3)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原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②确立
③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手工业经济
1.经营形态及特点
(2)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2.主要成就
(1)冶金业
(2)陶瓷业
(3)纺织业
考点三 先秦时期的商业发展
1.商业活动
(1)商朝: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
(2)春秋战国
2.商业城市: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3.商业政策
(1)商周: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边角知识·练一练]
1.据《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这体现了哪一种耕作方式?
答案 用牛耕种。
2.先秦时期,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答案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3.成都平原之所以被称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主要与哪一水利工程有关?谁主持修建的?
答案 都江堰。李冰
4.史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次“商业革命”。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答案 表现: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影响:推动了中国由分裂割据走向最终统一。
[教材补遗·想一想]
1.重要概念——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
(1)自然经济是原始社会就产生的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其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经济的对立面。
(2)小农经济也称自耕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是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生产模式。
想一想 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关系如何?
答案 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一种表现形式,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重要概念——工商食官
“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想一想 在“工商食官”制度下,工商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 经营的垄断性、职业的世袭性、服务对象的特定性等。
主题 古代农业基本经济模式的形成——小农经济
视角1 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史料一 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①到秦汉则以“一夫挟五口,治田四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②。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合的是,战国时期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③……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④,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
——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
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
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基础上的集体耕作制模式
②
战国至秦汉时期形成小家庭耕作的个体经济
③
战国时期与小农经济配套的家庭手工业形成
④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的形成
思考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提示 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