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题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作业.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39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题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作业.doc
文档介绍:
四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                        
A.推行郡国并行
B.实施汉承秦制
C.实行休养生息
D.颁布推恩令
【解析】选C。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材料的信息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故选C。
2.(2021·济宁模拟)汉初,汉高祖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也规定商人子弟不能为官。但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却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的局面。该局面的岀现是由于 (  )
A.重农抑商政策推行不力
B.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C.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商业发展改变了原有的阶级关系
【解析】选C。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虽然汉代统治者实行抑商政策,但由于文景时期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使商人经济实力有所增强,故C正确,A排除;商人经济实力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汉初无为而治的主观目的,排除B;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未因经济实力的改变而变化,排除D。
3.西汉初年,实行封国与郡县交错并存的政区体制,但分封诸侯时规定王国中“总纲纪、统众官”的相由中央任命。由此可知,当时 (  )
A.中央试图防范封国势力膨胀
B.威胁中央集权的因素消除
C.统治者试图恢复西周分封制
D.县官的级别比诸侯高
【解析】选A。据材料“分封诸侯时规定王国中‘总纲纪、统众官’的相由中央任命”可知汉初在郡国并行制下,中央在王国内设置相,加强对王国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A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之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故B错误;汉初郡国并行制主要是维护皇权统治,并非恢复西周的政治制度,故C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强调郡县与王国的地位高低,故D错误。
4.汉武帝一面颁布“推恩令”,利诱各王国推恩子弟,裂土封侯,以削弱诸侯王国;另一方面,却先后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刘髆为齐王、燕王、广陵王、昌邑王,而四位皇子终武帝一朝,均不曾实行“推恩令”。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服务于大一统的现实需要
B.对王国问题的认识不足
C.源于血缘亲情的伦理考量
D.对推恩令政策实践的反思
【解析】选A。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削弱诸侯王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他分封皇子却不曾实行推恩令,是为了自己直接控制皇子,也是服务于大一统的现实需要
,故选A。
5.(2020·潍坊模拟)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 (  )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有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
【解析】选B。根据材料所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末年,州牧由重臣担任,同时掌握了一州军政,州牧也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种变化使州牧权力日益增强,为汉末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故B符合题意;材料同吏治是否清明和高效无关,A错误;材料是选派州牧,同宗法制无关,C错误;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的是科举制,同材料无关,D错误。
【加固训练】
  (2020·菏泽模拟)汉代刺史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违法行为一经查出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仅能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据此可知,刺史 (  )
A.直属中央位高权重
B.能够决定官吏升迁
C.可以监察文武百官
D.重在维护中央权威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刺史监察地方甚至贬退大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权势的扩大
,维护中央权威,故选D;刺史直属中央,位卑权重,排除A;据材料“不仅能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可知刺史行使监察权,不能决定官吏升迁,排除B;汉代刺史监察地方,御史大夫监察中央文武百官,排除C。
6.(2021·南宁模拟)汉武帝中期,皇帝起用南阳制铁商孔仅、齐地盐商东郭成阳为大农丞,在各地设置盐铁官、酒榷官。不久,商人之子桑弘羊被任命为治粟都尉,取代孔仅掌管盐铁。任用这些官员的主要目的是 (  )
A.制衡儒家学者的崛起
B.赢取商人对国家的支持
C.突破重农抑商的禁锢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解析】选D。依据材料,汉武帝中期在各地设置盐铁官、酒榷官,启用南阳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