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1·日照模拟)理学家提出“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质是 ( )
A.中正平和,阴阳和合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接受挑战,理性科学
D.兼收并蓄,勇于创新
【解析】选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促使儒学焕发生机,说明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的特点,故D正确;A、B属于道家思想特点;C中理性科学不符合材料主旨。
2.在宋明时期,理学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重要的分支。虽然二者的主张有明显的不同,但它们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他们都 ( )
A.强调理的作用 B.赞同知与行合一
C.压制人的欲望 D.服务于现实政治
【解析】选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理在外,需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需要加强内心反省,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强调儒家的伦理道德,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D;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也都强调理的作用,但强调理最终仍然是为了服务于现实政治,排除A;赞同知与行合一,是陆王心学中王阳明的观点,而非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排除B;程朱理学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主张加强内心修养,致良知,仍然需要克制私欲,但两者的克制私欲,恢复天理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排除C。
3.(2020·北京模拟)北宋张载说:“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意思是说如果圣人之学不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那么,这种圣人之学是没有用的。其体现的主旨是 ( )
A.格物致知、探究天理
B.虚心求知、择善而从
C.学贵有用、经世致用
D.以德育人、博学精思
【解析】选C。据材料“如果圣人之学不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那么,这种圣人之学是没有用的”可知,张载主张要学以致用,C正确;A、B、D均与此不符。
4.(2020·滨州模拟)元朝时某宰相向皇帝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子注解为主,是修己、治人之学。这一主张 ( )
A.否定了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
B.强调治国人才的德行修养
C.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化
D.表明理学开始受到官方推崇
【解析】选B。依据材料“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子注解为主,是修己、治人之学”可以得出元朝强调治国人才的德性修养,故B正确;元朝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以明经科为主,并未否定科举考试制度,故A错误;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化,并非材料主旨,故
C错误;南宋时期理学开始受到推崇,并非元朝,故D错误。故选B。
【加固训练】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起了积极的影响,故D正确。A明显与材料观点不符合;B材料无法体现;C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5.(2020·营口模拟)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其出发点是 ( )
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D.修身养性以提高素养
【解析】选C。宋代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把宇宙本原和儒家伦理等同,将“天理”和“人欲”对立的出发点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C符合题意;强调封建伦理(“天理”)至上,压制正常“人欲”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经世致用的学****方法不符,也不仅仅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养,A、B、D不符合题意。
6.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从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B.儒家思想的宗教化
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
【解析】选C。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核心内容与儒家思想的法制化、宗教化、哲学化无关,从而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