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1·海口模拟)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解析】选A。袁世凯统治时期,内阁更迭频繁,说明民国初年政局不稳定,侧面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故A正确;各派为争夺内阁而斗争,不能等同于立宪与共和的斗争,故B错误;各派争夺内阁的斗争与一般国民无关,故C错误;各派为争夺内阁而斗争,说明内阁这种民主形式仍然存在,故D错误。
2.(2020·日照模拟)北洋时期,军阀夺取最高权力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国会选举或批准这个“合法”程序。如袁世凯“胁迫”国会选举自己为正式大总统;曹锟通过“贿选”成为“合法”总统。这体现了 ( )
A.民主共和理念已深入人心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宪法地位受尊重
C.对西方宪政模式的法理认同
D.议会政治在中国初步建立
【解析】选C。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多利用“国会选举”或国会“批准”等程序取得总统职务,显示其夺取的最高权力“合法”,体现了对西方宪政模式的法理认同,C正确;民主共和理念已深入人心与材料不符,A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宪法地位并未受到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的尊重,B错误;北洋军阀利用国会标榜其统治“合法”,不能说明“议会政治在中国初步建立”,D错误。
3.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 )
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理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解析】选A。辛亥革命后在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是“被废止”“称帝”“复辟”表明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故A正确。
4.(2020·张家口模拟)制约袁世凯的专政,是辛亥革命维护共和和民主的重要目标。合法防止袁世凯专权是南北谈判前后革命党人重要的考量。因此他们希望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宋教仁因此 ( )
A.要求袁世凯赞同共和
B.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D实行责任内阁
【解析】选C。为防止袁世凯专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制。1912年8月,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希望在责任内阁制下以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称帝,C正确。
5.下表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下表可以得出 ( )
派系
代表人物
靠山
控制范围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福建、山东、陕西各省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A.军阀的靠山均为日本人
B.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
C.军阀力量超过帝国主义国家
D.列强在中国利益互补
【解析】选B。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各军阀派系背后都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故B正确。直系军阀的靠山为英、美,故A错误;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力量不可能超过帝国主义国家,故C错误;列强在华利益互补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
6.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 ( )
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
B.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
C.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
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解析】选A。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展的自救运动,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的出现也得益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故A符合题意。
7.(2021·济宁模拟)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 )
名称
相关信息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建,洋务运动最早的官办新式兵工厂
发昌机器厂
1866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企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民用企业
申新纺织厂
1915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于上海
A.洋务运动时期工业简表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表
C.晚清时期民族工业简表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简表
【解析】选D。上表中既有洋务企业,也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它们都属于民族工业,故选D。
8.(2021·泰安模拟)1933年广州的报纸报道:汉口市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