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3 抗 日 战 争
一、局部抗战
1.日本制造侵华事件:
背景
①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②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日本
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发动侵华战争
侵华
事件
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②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
③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2.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3.国际联盟: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4.抗日救亡运动:
爱国力量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东北军民
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领导人之一是共产党员杨靖宇
中国共产党
①1935年8月1日,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爱国学生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加紧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制造“华北事变”。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国民党
爱国军队
及将领
①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以武力逼蒋抗日,发动“西安事变”,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1.通过时空观念掌握日本侵华的主要时空线索,认识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必然。
2.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在民族危机的关头,全国人民以民族利益为重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标志: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全国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2)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战的讲话。
(3)8月下旬,洛川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4)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5)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形成。
十四年抗战
(1)十四年抗战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抗战。(2)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完整地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到最终胜利的史实,强调了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2.殖民统治: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对占领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3.“三光”政策:对待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实施“三光”政策,华北乡村变成一片焦土。
4.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据不完全统计,死者超过1万人,绝大多数为平民,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毁坏。
5.细菌战:日军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如组建731部队,1938至1945年,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
6.“慰安妇”制度:日军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
四、正面战场的抗战
1.组织大会战:
会战
结果及影响
淞沪会战
日军占领上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
①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②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③1937年11月初,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①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②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
长沙会战
抗战相持阶段的重要会战,中国军队取得会战胜利。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大后方迁移:
(1)表现。
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②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如:
西南联大西迁昆明。
(2)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通过时空观念掌握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认识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