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3 抗 日 战 争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九一八事变后出版的报刊和书籍,人们在统称中国各民族时一般都要用“中华民族”,而很少用“中国民族”“国族”或“全民族”等概念。这说明当时( )
A.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民族救亡意识空前强烈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中国在遭受列强不断侵略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已经开始觉醒,排除A。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一般都要用‘中华民族’”表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对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救亡意识空前强烈,C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2.《中国的近代化》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 )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解析】选D。据“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材料所指为抗日战争时期,据“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可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故D正确。
3.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作者从促进全国团结抗日的角度来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意义,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故选C。
4.(2020·张家口模拟)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逼不得已的办法……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动员全民抗日
B.全面抗战路线确定
C.妥协退让的对日态度
D.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解析】选A。材料“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说明了国民党同意全民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正确;抗战期间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B错误;C不符合材料“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排除;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D错误。
【加固训练】
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戴了多年的红军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正面战场抗战,彻底消灭日军
D.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解析】选D。抓住题干中“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的信息可判断出材料的背景是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故D正确;A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排除;B错在保障工农割据,它与抗战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C中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史实不符,排除。
5.(2021·天津模拟)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停止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而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 ( )
A.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国性的土地纲领
B.壮大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力量
C.导致全面抗战开始
D.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
【解析】选D。据材料“1937年8月”可知,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转变为“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D正确;据所学可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