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年历史二轮复习(人教版) 考前特训 题型练 主观题规范练 训练13 图文材料结合类.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72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3年历史二轮复习(人教版) 考前特训 题型练 主观题规范练 训练13 图文材料结合类.docx
文档介绍:
训练13 图文材料结合类
1.(2022·蚌埠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滨下武志认为,历史上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即“前近代亚洲市场”。根据这一主张绘制如下示意图:
17世纪的亚洲经济圈
——据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绘制
阅读上述图文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论题并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朝贡贸易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联系。
说明:图示中的亚洲经济圈是以中国为中心,体现了16、17世纪朝贡贸易的特征。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将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扩大到外围和四边,按中央—各省—藩部—朝贡诸国—互市诸国的顺序排列,按邻接的中心—周边关系的同心圆的方式交错形成体系。该体系深受“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朝贡贸易是这一体系在经济上的重要体现。朝贡贸易促使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交流更加频繁,并在此影响下连接了亚洲多个金融和贸易中心圈如印度圈、东南亚经济圈等,架构亚洲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桥梁。
综上所述,滨下武志提出的“亚洲经济圈”鲜明体现了朝贡贸易下亚洲不同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深刻影响着近代国际关系。
2.(2022·滨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1992、2004年中国省级工业空间分布结构示意图
——据程坚《中国工业的空间结构》
注:颜色深浅代表省级工业集中程度,黑色区域是工业综合指标排名在前六,且工业产值比重大于5%,工业集中指标大于5的省份。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
答案 特征:1956年,中国工业集中于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
原因:新中国成立前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好,“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东北地区工业。
特征:1992年,东部沿海省份工业集中趋势加强,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相对缓慢。
原因:改革开放;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沿海开放城市的发展;沿海地区区位优势。
特征:2004年,西部发展较快。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加入WTO。
3.(2022·昆明市“三诊一模”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示意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在图上绘制一条1500年前后开辟的新航线,并说明该航线产生的影响。(要求:在图上用箭头“→”标示航线走向,说明准确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
航线:画出哥伦布开辟的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
影响:美洲新航线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殖民美洲的序幕,引发欧洲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印第安人被大肆屠杀,金银被掠夺,病菌广泛传播,社会发展进程中断,美洲人民遭受到深重的灾难;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推动了全球性的人口流动与物种交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雏形。
总之,美洲新航线的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心”与“外缘”
由于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经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