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河北卷)-历史(全解全析).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10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河北卷)-历史(全解全析).docx
文档介绍:
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河北卷】
历 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公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并反复告诫成王和其他大贵族,“天不可信”“天命不于常”,要通过“疾敬德”“勤用明德”来保住天命。这反映了( )
A.封建贵族的诉求 B.礼乐文化的内涵
C.儒家思想受推崇 D.道法自然的观念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要通过‘疾敬德’‘勤用明德’来保住天命。”可知西周主张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体现出一定的民本思想,也反映出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的“礼乐文化”内涵,B项正确;封建贵族的诉求是建立集权统治,且此时是奴隶社会,并未进入封建社会时期,排除A项;此时还未产生儒家思想,排除C项;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政府曾出钱亿万,面向市场筹措物资以平抑物价,救灾度荒,称为和市。和市规定,采购的必须是“土俗所产者”,如在扬州和南徐州“市籴”,建业和江州等先“市米”,再买“丝绵纹绢布”、“胡麻”和“布腊”等。从颁布诏书到执行完成仅一年。这反映了(   )
A.专业市镇蓬勃兴起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民族交融局面深化 D.区域经济差距增大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政府出资在江南地区购买当地出产的粮食、手工业产品等,以平抑物价,救灾度荒,反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物产丰盈,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镇经济,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民族交融,排除C项;材料只能反映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看不出经济差距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3.词最早出现于晚唐五代,但创作情调低迷北宋后以柳永为代表的词人把男女情爱作为创作的主题,生动而真切的描写对爱情的追求,同时在词中加入许多俗话俚语(方言),使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这表明,词这文学形式的发展(   )
A.适应了市井百姓生活的需要 B.降低了文人的审美情趣
C.推动了诗歌的表现形式 D.顺应了冲破理学桎梏的趋势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词人把男女情爱作为创作的主题”、“加入许多俗话俚语”、“雅俗共赏”可得出宋朝词人将爱情作为创作的主题,加入了一些方言俗语,适应了百姓生活的需要,A项正确;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没有降低文人的审美情趣,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词的内容变化,没有推动诗歌的表现形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程朱理学对词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A项。
4.在元代纂修宋辽金三史过程中,撰述诸臣围绕三个政权的“正统性”问题争论不绝,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
意见一
独尊宋统,仿照《晋书》以宋为正统,以辽金为《载记》。
意见二
以辽金为《北史》,两宋为《宋史》,实际上以宋和辽金为南北朝。
意见三
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
最后,丞相脱脱采纳了第三种意见。这一决定(   )
A.强调了传统的华夷之辨 B.造成了国家的长期分裂
C.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D.反映了汉法治国的策略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可知,在元代纂修宋辽金三史过程中,丞相脱脱认为宋辽金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C项正确;脱脱将三国历史各自成书,没有传统的华夷之辨思想,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元朝国家统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治国的策略,排除D项。故选C项。
5.明太祖洪武年间,政府建立了庞大的官府手工业,所需物资由官府作坊生产;明嘉靖九年(1530年),政府开始采取“官搭民烧”的形式,按件付给民窑成本,同时大量的裁剪了官匠和编役工匠的数量,增加雇役工匠。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
A.雇佣劳动关系已经普及 B.重农抑商政策不断松弛
C.官营手工业不复存在 D.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D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