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秘籍03 考前必记区域地理24个核心考点-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抢分秘籍(人教版).doc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7页3.43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秘籍03 考前必记区域地理24个核心考点-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抢分秘籍(人教版).doc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抢分秘籍
秘籍03 考前必记区域地理24个核心考点
一、区域尺度思想
1.不同区域尺度具有层级性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
区域尺度越大,层级越高,区域特点越宏观。
区域尺度越小,层级越低,区域特点越详细。
2.不同区域尺度具有促进性
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例如中心城和它的腹地的关系。
3.不同区域尺度具有差异性
统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例如:俄罗斯疆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二、区域整体性是分析区域特征的基础
(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描述角度及术语】
纬度位置(南北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
+经度位置(大洲/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
+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思路
类型
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势、土壤、气候、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
地形特征
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等)及其分布,特殊地貌等
地势特征
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倾斜方向、区域极值(海拔最高、最低值)
河流水文特征
年径流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流速等
河流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与注入的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水系形态、河道特征、上中下游的划分等
气候特征
气温(气温高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光照、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土壤
类型及肥力状况。如: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
种类、数量。如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
(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的思路
类型
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
社会经济环境特征
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地域联系方式、环境污染状况等
人口特征
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
交通特征
主要运输方式、交通网(点、线)的分布与发展状况
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结构(各部门所占比重)、生产规模、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专业化水平、商品率)等
工业生产特征
类型(轻工业、重工业等)、部门(主要工业部门)、规模(大型、中小型)、
方式(大批量标准化、中小批量定制化等)、投入(原料、劳动力、技术等)、产出(市场范围、产品周期)、地域分布、发达程度、生产结构、技术水平等
三、区域关联与区域协调发展
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存在差异,区域间的要素不断流动,使得区域产生关系。
2.区域关联
区域关联的科学实质是在流动性的视角下揭示区域联系作用,通过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关联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自然要素(如风、水、沉积物等)、人文要素(如人、商品、交通等)的流动,是通过物质迁移、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方式所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
如在黄河流域内,上、中、下游的不同区域通过水的空间迁移(水循环)来实现流域综合联系;在亚欧大陆中高纬地区,沿海区域的太阳辐射能主要转化为水能,而内陆则是风能,呈现出区域与外部环境联系的能量转换差异。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时间内,珠三角与港澳之间保持着“前店后厂”的区际联系,前者为后者提供劳动力和市场腹地,后者为前者输送资金和技术支持,在“要素信息差”的相互传递中达成分工协作。
3.区域关联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关联以区域差异为基础,以区域协调为目标,根据各种要素流动的种类、方向和强度差异,进一步影响着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差异,最终制约着区域的发展路径。
【区域关联内容】:
区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大城市的辐射功能)
区域之间基于差异性、互补性的物质迁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基于差异性、互补性的信息传递和要素流动(产业转移)
【案例】京津冀一体化各自的发展方向: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