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地理麦异
「知识点
第六章
,知识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秦
[1 ►地理差异显著
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 渐 圈氐。(微信:bangtifen)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 远,降水越来越堂丄。
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口分 布,逐渐下降。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 明显的差异,在我国表现为
(1) 我国农业具有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的分布特点;
(2) 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 的分布特点;
(3)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我国—冃 0°C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 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温带 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半 湿润区与湿润区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 地区分界线、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2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主
导因素 (微信:bangtifen)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是: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O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各地的地理
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秦岭一淮河一线,将我国东部分成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与其他三个地区分界线:昆仑山脉一祁连 山脉一横断山脉。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长城O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
地区
分界线
主导因素
北方与南方
大致接近800 毫米 年等降水量线和1月
0 °C等温线
气候
北方与西北
大致接近 400 毫 米年等降水量线
降水量
青藏与西北
与地势第一、二级阶 梯分界线吻合
地形与 地势
青藏与南方
与地势第一、二级阶 梯分界线吻合
地形和
地势
^tlOJSS-7 微信:1。7847。2
地图四大地理区域
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提、。
(2)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 主要地形区: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 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 高原 (微信:bangtifen)
(4) 温度带:跨』中温带、暖温带。
(5) 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 气候。(微信:bangtifen)
(6) 气温: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笆 以下;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 20°C以上。
(7) 降水: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 〜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 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官丄。
(8) 土壤: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
肥沃的黑色土壤,被称为“黑土地”;黄土 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华北平原是 与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 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黄土高原与华
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北方地区的农业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
沃,耕地集中连片。
(2) 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 物:甜菜、棉花、大豆等O
(3) 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或问题)
措施
发展方向
降水较少.且集中 在夏季,灌溉水源 不足.春旱严重
跨流域调水 (如南水北 调等)
发展节水农
业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知识点
东北三省自然环境
(1)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位置: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3) 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4) 气候特征:冷湿。
①气温: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亚洲北 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 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 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 冬季较短。②降水:东北三省降水集中 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5) 河流:在长白山的东南方有車饅厂 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槌期_两 国的界河;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 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6) 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7)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 岭和长白山。
(8) 别称:“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 仓(微信:bangtifen)
农业
(1) 发展条件
①不利条件:春秋季节常受飞虹影 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纬度较高,气温 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 要。②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 肥沃,气候 雨热同期,是我国机械 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 食生产基地。
(2) 主要农作物:_小麦_、玉米、大豆、水
稻等。 (微信:bangtifen)
(3) 农作物熟制:_年_熟。
(4) 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 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