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预****笔记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 、 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 1)气温: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 2)降水: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地势: 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 、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①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的分布特点
②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 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③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微信: bangtifen)
3 、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即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4 、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 月平均气温
低于 0 ︒C
高于 0 ︒C
年降水量
少于 800mm 多于 400mm
高于 800mm
干湿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冬季结冰(气温)
有
无
河流流量(降水)
流量小(微信: bangtifen)
流量大
耕地(农田) 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粮食作物
小麦 (玉米)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东北地区)
甘蔗
油料作物
大豆(东北平原)、花生(华北平原)
油菜(长江中下游平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东北平原)、两年三熟(华北平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交通运输
陆运
水运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5、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6 、四大地理区域
A
青藏地区
代号
区域界线
主导因素
B
南方地区
Ⅰ
西北与北方: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降水
C
北方地区
Ⅱ
青藏与其他地区: 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
地势或地形
D
西北地区
Ⅲ
南方与北方: ①秦岭—②淮河(微信: bangtifen)
气温、降水(或气候)
Ⅰ Ⅱ Ⅲ
①
⑤
②
⑨
B ⑦ C
⑥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 、位置范围:
①大兴安岭、③青藏高原以东,②内蒙古高原以南,⑥ 秦岭—⑧淮河以北,东临⑨渤海和⑩黄海。
2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A 东北平原 C 华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3 、气候
①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 东北平原) 、暖温带(华北平原)
②干湿区: 半湿润区,降水量在 400—800mm 之间(东北林区属湿润区原因: 距海近,蒸发量小)
③ 气候类型: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微信: bangtifen)
④ 气候特征: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4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因此东北平原被称为“ 黑土地” 。 5 、(微信: bangtifen)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 黄土地” 。原因: 黄土高原被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 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广阔的华北平原。 6 、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7 、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1)有利条件: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 2)不利条件: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8 、华北春旱
(1)主要原因: ①春季降水较少,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
② 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 (微信: bangtifen)
③春季正值华北平原冬小麦反青和玉米棉花出苗, 农业用水量较大。
(2)治理措施: ① 跨流域调水: 如南水北调 ②修建水库
③ 发展节水农业: 如地膜覆盖,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滴灌,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9 、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0 、北方地区主要作物及分布(微信: bangtifen)
耕地类型
旱地
粮食作物
小麦(东北平原—春小麦) (华北平原—冬小麦) 玉米(东北平原) 谷子(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