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6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太丘舍去(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 至: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阅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练****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粗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相委而去
④去后乃至
2.用原文语句填空。
友人发怒的原因是“_________”,友人不守信的表现是“_________”。
3.元方“人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太丘舍去(____)
②尊君在不(____)
③期日中(____)
④去后乃至(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友人发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友人知错后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此文,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五、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①。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②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③,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④,充晏然神意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注释】①狼籍:亦作“狼藉”,散乱不整饬的样子。此指行为不检点,名声极坏。②众坐:大庭广众。③主簿:古代官名,为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④反侧:不安。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词。
(1)相委而去(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
(3)王敦护其兄(_______)
(4)时何充为敦主簿(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3.【乙】文画线句“庐江人士咸称之”中哪个词要重读?说说你的判断,并简要陈述理由。
4.【甲】文中的元方与【乙】文中的何充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乙】文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何充的这种性格?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