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见学生用书P12]
一、东周的建立
西周灭亡次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史称__东周__。东周分为__春秋__和__战国__两个时期。
二、诸侯争霸
1.春秋五霸
(1)背景: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目的: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
(3)组成(两种说法)
①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②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4)齐桓公争霸
①称霸原因
a.地利: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b.用人:不计前嫌,任用__管仲__。
c.内政: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d.外交:“__尊王攘夷__”,树立威信。
②称霸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__齐桓公__召集诸侯举行__会盟__,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__齐桓公__的霸主地位。
2.战国七雄
(1)时间: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2)形成: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__韩__、__赵__、__魏__三个国家。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为“战国七雄”。(方位记忆: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上赵、中魏、下韩。)
(3)与春秋五霸的比较
①目的:比起春秋霸主,战国七雄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②规模:与春秋争霸相比,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也更为残酷。
三、战国时期特点——__社会变革__
1.历史背景:春秋晚期,伴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效率提高,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农民大量涌现,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2.目的: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一些诸侯国打起“富国强兵”的旗号,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3.主要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影响最大)。
4.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统治时期。
(2)内容解读
◆思维延伸
1.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怎么看?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
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①目的: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往日权威,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战国七雄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②性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属于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属于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③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规模更大,时间更长,更加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破坏性更大,影响也更加广泛。
相同点:
①争霸使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灾难。
②大国兼并小国,出现局部统一,有利于全国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加速新旧制度的更替。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应用开始于( B )
A.夏商时期 B.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