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专题02 相互作用-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doc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5页2.17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专题02 相互作用-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1.在弹力的有无判断和大小计算中易出现的错误有
(1)易错误地将跨过光滑滑轮、杆、挂钩的同一段绳当两段绳处理,认为张力不同;易错误地将跨过不光滑滑轮、杆、挂钩的绳子当成同一段绳子处理,认为张力处处相等。
(2)易错误地将平衡条件下弹力的大小推广到一般情况下。
(3)易错误地认为任何情况下杆的弹力一定沿杆。
注意:杆的弹力可以沿杆的方向,也可以不沿杆的方向。对于一端有铰链的轻杆,其提供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着轻杆的方向;对于一端“插入”墙壁或固定的轻杆,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确定杆中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2.在摩擦力的有无判断及大小计算中易出现的错误有
(1)易误认为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标准是“动”和“静”,而不是接触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
(2)易误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3)易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4)易误认为接触面越大或速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5)易错误地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摩擦力的大小而不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由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也与正压力成正比;而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没有直接联系。
3.在解答平衡问题中易出现以下错误
(1)误认为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故合外力为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误认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为零,速度也一定为零;学;科网
(3)定性分析多个力的动态平衡时常采用图解法,但有时易误认为“变量”是“不变量”。
注意: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若再对其施加一个力F后而物体仍然处于平衡状态,则必定哟啊引起运来所受力中的被动力发生变化,以保持合力为零,常见典型的被动力为摩擦力。所施加的力F若为动力,则力F必须是滑动摩擦力同时增大,因此F应斜向下,这样,自然会联想到若力F为阻力,则力F必须同时使滑动摩擦力减小,因此力F斜向上。
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量是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A.大小为2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2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2 N,方向竖直向上
误认为小球沿斜面有力作用,错误将杆的力分析成沿斜面方向的力。
小球受到重力和弹力作用,由于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和弹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弹力大小也为,方向竖直向上,故D正确。答案:D。
1.(2018·江西浮梁一中)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直杆AB,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套在直杆上,给小圆环施加一与该竖直平面平行的恒力F,并从A端由静止释放,改变直杆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当直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时,小圆环在直杆上运动的时间最短,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恒力F可能沿与水平方向夹斜向右下的方向
B.当小圆环在直杆上运动的时间最短时,小圆环与直杆间必无挤压
C.若恒力F的方向水平向右,则恒力F的大小为
D.恒力F的最小值为
【答案】BCD
则有:,故C正确;合力F合与mg、F三力可构成矢量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F与F合垂直时,即与斜面垂直时,F有最小,则有:Fmin=mgsin 60°=mg,故D正确。
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一个小型起重机起吊重物的示意图。一根轻绳跨过光滑的动滑轮,轻绳的一端系在位置A处,动滑轮的下端挂上重物,轻绳的另一端挂在起重机的吊钩C处。起吊重物前,重物处于静止状态。起吊重物过程是这样的:先让吊钩从位置C竖直向上缓慢的移动到位置B,然后再让吊钩从位置B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到D,最后把重物卸载某一个位置。则关于轻绳上的拉力大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吊钩从C向B移动的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不变
B.吊钩从C向B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大
C.吊钩从B向D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不变
D.吊钩从B向D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大
没有认识到在绳子的最低端是一个动滑轮,错误地将两段绳子当成两根来分析,因此容易错误地选择BC。
因物体重力不变,故重力与两绳子的拉力为平衡力;并且绳子为两端的张力相等;设绳子间的夹角为2θ;在由C到B上移的过程中有:2Tcos θ=mg;由几何关系可知,绳子为l,则有:lcos θ=d;因由C到B的过程中A到BC的垂直距离不变,故θ为定值;故轻绳上的拉力不变;故A正确;B错误。由B到D的过程中,绳长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