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同步练习.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1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同步练习.doc
文档介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考练兵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的“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新题演练
  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请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这首诗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参考答案
  中考练兵:1.杨花子规 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3.D
  新题演练:4.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感情。5.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6.B(甲诗不是“送别”,而是遥寄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
赏析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