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Word版 含答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10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Word版 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第1页(共1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7
一、积累(20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河岸边的芦苇显然比人们更了解河流的隐秘。那些瘦弱的芦苇,咬住河流柔软的脊背赶路,一直把秋日安静的天空铺向了远方。而在芦苇的脊背上,又收容了仿佛全天下的鸟儿。芦苇成云成幕,在天地之间 (pū)展开来,无数只鸟儿,衔着好听的鸣叫声,用飞翔的姿态拉线,织网。还有那些阳光﹣﹣阳光如火般在芦苇丛中跳着,在芦苇与芦苇的耳语声中时隐时现。芦苇的根系扎进河流之中,如河流长出的毛发。外界的风吹草动,也必然是经由芦苇传 (dì)给河流。
  那些成熟的芦花,像无数朵温暖的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tǎng)___若你一直以为那只是风的杰作,那我就有些可怜你的浅薄了。你忘了河流内心里贮蓄着的那片天空了吗?河流的内心里,天空那么深,云朵那么软。面对高远却贫瘠的那个天空,河流有些可怜它了。于是,河流将自己内心的云朵挤出来,以芦花的形式接受世人的赞美。
﹣﹣选自刘星元《隐秘的河流》(有删改)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   (pū)展
②传   (dì)
③   (tǎng)若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脊(A.jǐ B.jí)   
②贮(A.chǔ B.zhù)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秘”:隐蔽不外露。
B.时隐时现:有时隐没,有时出现。
C.浅薄:形容力量薄弱、不充实。
D.“贫瘠”:在文中指天空单调、空荡荡。
(4)对语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下面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在芦苇的脊背上,又收容了仿佛全天下的鸟儿”,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芦苇丛广阔无边,鸟儿众多。
第2页(共10页)
B.“那些成熟的芦花,像无数朵温暖的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在风儿的吹拂下飞舞的美好情境。
C.“河流的内心里,天空那么深,云朵那么软”,运用了排比,节奏和谐,感情洋溢,表现出河流内心的温柔。
D.“河流将自己内心的云朵挤出来,以芦花的形式接受世人的赞美”,运用了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的美丽和河流的气度。
2.(5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聆听边塞月夜“①   ,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悠扬乡思,我们欣赏北固山前“②   ,③   ”的壮阔意境,我们浅唱漂泊游子的“夕阳西下,④   ”的悲哀心情,我们低吟岐王宅里“⑤   ,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深沉感叹。
3.(3分)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①次北固山下   
②山岛竦峙   
③思而不学则殆   
4.(3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等皆出自《论语》。
B.古人在元宵节有闹花灯、猜灯谜等****俗,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俗,重阳节有登高、饮酒、赏菊等****俗。
C.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母爱”“童真”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