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 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清单.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2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语文 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清单.docx
文档介绍:
1
论语·知识清单
一、作品简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二、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原文
第一章 ( 《论语·学而》)
原文: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 说:通“悦”,愉快
2
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课文探究:讲学****方法——讲学****乐趣——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 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 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谈学****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二章 (《论语·学而》)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过呢?”
3
3.课文探究: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字词解释:而:转折,却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通“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译文:孔子说:“只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课文探究:讲学****方法,阐述学****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第三章 (《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 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孔子自述他学****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论语·为政》)
4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字词解释: 女:通“汝”。知:明白。知(最后一个):通“智”,智慧。
2.译文:
3.课文探究:实事求是的学****态度。
第五章 (《论语·公治长》)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字词解释:敏:敏捷、勤勉。好:喜好。
2.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 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3.课文探究:虚心好学的学****态度。
第六章 (《论语·述而》)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字词解释:默:不语,不说话,沉默。而:表修饰,可译为“的”。识:通“志”,指记住。厌:通“餍”,满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