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人教】.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2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高中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人教】.docx
文档介绍: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重点:曲折中的进步
难点:十六国与北朝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及影响
(1) 原因:
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②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③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
④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⑤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较快发展
影响:
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促进了民族交融;③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意义
(1) 内容
①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②改籍贯:迁至洛阳的鲜卑贵族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③穿汉服、学汉语: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④改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
⑤仿门第: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
⑥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2)内容: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需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意义:
①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重点:
1)隋唐盛世的表现
2)唐朝的民族关系
难点: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一、隋唐的统一
(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
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原因:魏晋南北朝后期风民族交融,南北统一条件成熟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隋的统奠定经济基础区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二)隋朝的经济建设活动
1、广设仓库:在中央和地方广设仓库。既有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质的仓库,也有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2、兴建两都:隋文帝令宇文恺主持营建大兴城,隋炀帝令宇文恺主持营建东京洛阳城。
3、开通运河: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
时间:公元605年至610年。
概况:全长2000多公里,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区),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