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一、解释词语
1、禅房 2、空
3、万籁
4、磬
二、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代诗人。这是一首五言
2、这首诗以 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 、 、
和 ,抒发了诗人 和 。
3、首联“清晨入古寺”点明
4、颔联作者采用 的手法写出禅房的
5、颈联写 ;尾联以钟磬音映衬山寺的
6、诗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成语是 、
三、判断或选择题(错的圈画请改正)
1、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悲伤情怀。( )
2、“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主要突出禅院很大,展现了凄清的环境特点。( )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竹花繁茂的景象( )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表明幽静的环境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 )
4、“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无声衬有声,突出禅院的安静。( )
5、全文生动地写出了禅院幽深静穆的环境气氛和美好的自然山水。( )
6、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佛地的喜爱和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感情。( )
7、颈联写出诗人穿过竹影婆娑的曲折小径,走进古寺的幽静后院,花木的深处隐蔽僧人诵经的禅房。(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展现的环境特点是( )
A、凄清 B、清幽 C、神秘 D、荒僻
9、下列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
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偶的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10、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