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提升课(七).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16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提升课(七).docx
文档介绍:
专题提升课(七)
视角1 历史线索——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拨】
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1)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3)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理论。
2.从特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
(1)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2)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
3.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促进社会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对点训练1】 下表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
年份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1998
2 083
3.90
33 621
62.90
17 750
33.20
1999
3 245
5.62
35 571
61.57
18 954
32.81
2000
5 520
7.94
40 554
58.32
23 465
33.74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表可知,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故B项正确。
视角2 阶段特征——新中国过渡时期的历史特征
【知识点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具有以下历史特征:
(1)社会性质
“过渡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就政权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从这一时期我党采取的政策来看,有些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如土地改革;有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如三大改造;有些兼而有之,如没收官僚资本。
(2)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前五种经济并存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