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春夜洛城闻笛 同步练习.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3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春夜洛城闻笛 同步练习.doc
文档介绍:
学****材料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 玉笛:精美的笛子。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散入:随着。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
夜深人静的时侯,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长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简析]
此诗①②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③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练****资料
1.默写:
(1) ,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2分)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2分)
(3)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的感情的思想感情。(3分)
3.解释下列词语:(3分)
散入: 。满: 。 闻: 。
4.“折柳”和“故园”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5.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