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内语段阅读题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和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6、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 ;这些内容说明 , 。
7、 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 ,其中“百万”说明了 , 。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 。
8、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 ,“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
9、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 。
10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不含”的意思是 。去掉可以吗?
为什么?
11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 ,它在这里的作用是 。
(三)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2、 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 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14、 文中“此种情况”的“此”,在词类划分中属 词,它具体指 。
15 、“这”指的是什么?“国民党的广大官兵……泄气”一句与上一句的关系是什么?
16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17、 这段文字既有记叙,也有评论。第 句是记叙,第 句是评论;评论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四)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题。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