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1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doc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2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语文: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1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doc
文档介绍:
语文: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11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欣然起行( ) 2.水中藻荇交横( )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 5.盖竹柏影也( ) 6.但少闲人(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__之列。苏轼死后谥号________。
2.解释加粗的词语。
遂至承天寺__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西湖游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从武林门而西( ) 突兀层崖中( ) 即棹小舟入湖( )
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向往已久,亟欲一览的迫切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