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北师大八年级三峡(余秋雨) 练习.doc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北师大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2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语文北师大八年级三峡(余秋雨) 练习.doc
文档介绍:
三峡/余秋雨 练****基础知识
1.注音
阙   嶂   曦   襄     溯      属引  
quē zhãng x ī  xi ā ng s ù      zh ǔ  
2.写出近义、同义词。
1)        虔诚——真诚、恭敬
2)        朝觐——朝见、拜见、拜谒、谒见
3)        庇佑——保佑、庇护、袒护保佑
4)        驰骋——奔驰、奔跑、飞奔
5)        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地久天长、永恒、永远
6)        黄卷青灯——寒窗苦读
7)        僵寂——沉闷、寂静、死寂
8)        汲足——吸足、占有、具备
9)        渊薮——集聚地、会所、群落
3. 给黑体字注音后释词
虔(qian)诚:恭敬而有诚意。
震撼(han):震动、摇撼。
郁(yu)闷:烦闷、不舒畅。
抑扬:(声音)高低起伏。
朝(chao)觐(jin):朝见。
悄(qiao)然:形容寂静无声。
地老天荒:指经过的时间很长。
绝唱: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
挚(zhi):诚恳。
冗(rong)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风姿绰约:风度姿态柔美的样子。
先见之明:是先看清问题的眼力。
心扉(fei):指人的内心。
缭(liao)绕(rao):回环旋转
文本联系
1.比较余秋雨与李白、郦道元三峡十五年的主要异同点。
答:共同处都写到了三峡山水的奇伟。
李诗的重点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遇赦东返时无比轻快的心情。
郦文意在写实说明,重点描写三峡隐天蔽日的地貌特征和四季景观的主要特色。
余文主要在阐发由三峡的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引起的关于社会历史、人类精神、民族精神方面的思考。包括对诗情、和平、壮美、柔美、冲击世俗的无畏精神和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种种精神萎缩现象的批判和忧虑。
2.余秋雨文中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答:A.主要是利用它们之间的某种相似点,通过联想、想象、明喻、暗喻等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它们沟通起来。如把江流滔滔声比喻为不绝的争辩声。
B.主要运用了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的借代手法。如以刘备们的马蹄代替战马、战火、战争
3、作者描写三峡,为什么还要插叙王昭君、屈原等名人?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增加三峡历史的异彩。如果单写三峡的景色,那么就显得过于单调,为写景而写三峡了。这样增加了历史名人,也为三峡增添了神韵。
4、作者为什么说外国人即便游览三峡,也不会了解三峡?
因为游览三峡的外国人很少了解中国的历史,很少了解在三峡出生的历史名人。三峡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三峡的景观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融为一体了。
拓展练****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①康熙二十三年的一天,清代两广总督吴兴祚①一路向东,从广州来到潮州的韩文公祠。远山如骏马奔腾而来,石阶似巨龙蜿蜒入云。吴兴祚感慨万分,题诗勒石。这一年是1684年。此后300余年,因为这首诗,吴兴祚与他倾慕不已的文公韩愈一道,被镌刻在中国南疆的文化碑林。
  ②以这一刻为终点,时光向前倒退865年——这是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短暂的“元和中兴”已经攀到了顶峰。这一年,还有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小到同这一年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