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训练汇总.doc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6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训练汇总.doc
文档介绍: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训练汇总
(一)
【甲】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词语。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 (4)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1. (3)有的人(4)这或此
2.B
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二)
〔甲〕见渔人,……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1.与“避秦时乱”和 “尽心竭力”同意即可。
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三)
(甲)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