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第三章声提升练****1)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物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有效控制噪声
2.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乐器编钟。敲击不同的编钟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
C.声音是一种波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4.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
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D.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6.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回声是声音的一种折射现象
5
2
B.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水流动的速度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
D.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7.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关于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与提示音进行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前者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前者的频率比后者高 D.只有前者遇到障碍物才会反射回来
8.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来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B.演奏小提琴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声音的响度
C.听诊器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来增大响度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9.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0.排箫又叫“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中可以听见箫声
3
4
B.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音调
D.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11.噪声已成为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应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射击时戴耳罩 B.双层隔音玻璃 C.禁止喧哗 D.噪声检测仪
12.英国科学家曾经做过“切断番茄植株的茎”实验,来测试植物是否会“尖叫”,发现人耳倾听时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响度很小的次声 B.响度很大的次声 C.响度很小的超声 D.响度很大的超声
13.下图是1978年在湖北省发掘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
14.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
5
4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声音产生的原因 D.声音是靠电磁波来传播的
15.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
二、填空题
16.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______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7.细心观察是学****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小明同学观察到我市交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