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吆喝》同步练习3.doc


初中 八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3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吆喝》同步练习3.doc
文档介绍:
《吆喝》同步练****3
 基础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囿于( ) 招徕( )
铁铉( ) 饽饽( )
秫秸杆( )合辙( )
支棱( ) 卤煮( )
隔阂( )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囿于:
(2)招徕:
(3)隔阂:
(4)快感:
3.作者安排材料介绍吆喝,条理清晰,从第二部分看,是按“________”和“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4.吆喝是一种口头广告。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方法有:A.告诉你制作的全过程。B.简单的制作方法。C.既简洁又生动形容货物的特点。D.借甲物形容乙物。E.靠戏剧性来吸引人。请将这几种吆喝方法分别填入下列句子的括号内。
(1)“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
(2)“葫芦儿——冰塔儿。”( )
(3)“卤煮喂,炸豆腐哟。”( )
(4)“萝卜赛过梨。”( )
(5)“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
5.简答题。
(1)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们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1.短文按__________结构安排。第一句总说“_________”,照应前文的“_____________”一语。
2.分说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