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6课《少年爱因斯坦》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zip


初中 九年级 上学期 语文 沪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6 少年爱因斯坦
第一部分:
1.爱因斯坦是美籍    人,是著名   学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孤僻(  ) 涓涓(  ) 腼腆(    ) 遏止(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音乐和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缘分),他虽然没有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     )
⑵这实在是对小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挑逗,阿尔伯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了。(     )
⑶他讲的那些德国古典作品,常常使阿尔伯特陷入沉思,有时竟(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
⑷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形容喜悦,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     )
4.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你对少年爱因斯坦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
⑵爱因斯坦小时候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并谈谈三次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眼睛的作用。
⑴“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的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⑵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⑶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6.你知道爱因斯坦有哪些成就吗?
第二部分:
(一)
三克镭
(美)迪克•格莱格利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75万金法郎。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专利技术,应该早已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一方了。
但事实上,居里夫妇也正是在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我的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惊讶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一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万万没想到却碰了壁。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