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知识梳理及练习(含答案).doc


初中 九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2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知识梳理及练习(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基础积累:
1、注音:
凄凉(qī liáng)、赋(fù )、柯(kē)、 畔(pàn)、长(zhǎng)精神。
2、解词:
(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7)怀旧:怀念故友。
(8)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9)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3.解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白居易。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答谢白居易所作。
知识点
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答: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诗歌首联“凄凉地 ”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怀念故友
烂柯人: 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示例一: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示例二:“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三:原意是: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峥嵘,春意盎然。新意是: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
蕴涵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简要分析。
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①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②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