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22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docx


初中 九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3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22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docx
文档介绍:
第22课《范进中举》同步练****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1. 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yè)。
B.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zhé)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C.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xiù)。
D.一个衣服褴褛(liǔ)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
2. 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其特点是独一无二的盔顶结构,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B.古代常在家中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将“桑梓”来代指“故乡”。
C.古人对含有“阴”“阳”地名的命名颇有讲究,如衡阳就是因处于衡山之北而命名。
D.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小说《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范进是因为通过了秋闱考试,获得了举人身份。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多经济学家表示,英国脱欧之后会不会引起欧盟内其他成员国的效仿,决定于英国随后的形势变得比以前更好。(在“变得”前加上“是否”)
B.按明朝就在科举考试揭榜时的惯例,不幸失利的考生家人会把自家门前竖起的旗杆放倒撤去,叫做“倒楣”。(删去“就在”)
C.只要提到宋词,李敏经常大谈特谈李清照,因为她非常崇拜这位著名的女词人,几乎能背诵李清照的每一首词。(改“因为”为“由于”)
D.多数人操劳了半辈子,为的就是健健康康地享受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在句末加上“的天伦之乐”)
4. 下列对称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阁下”是敬称,用于称呼对方,旧时常用于书信中,今多用于外交场合。
B.“在下”是谦称,用于自称,与“愚”“足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C.“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世”表示世交,指两家世代有交往。
D.“晚生”是后辈对前辈谦称自己。
5.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带挈 浑家 腆着 惟惟连声
B.商酌 膏药 侥辛 不省人事
C.轩敞 桑梓 磕头 连登黄甲
D.皂靴 跌倒 攀谈 谨俱贺仪
二、 填空题
6. 学****了《范进中举》后,老师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完成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________
横批:________
7. 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________
(2)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________
(3)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________
8.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这是一部以________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三、 综合读写
9. 《范进中举》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请你任选一个场面写一个片段,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课文片段在线】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写法分析】选文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范进中举后惊喜过度、喜极而疯的丑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进行细节描写就要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要真实、典型且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10. 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学完《范进中举》后,有同学作了一副对联,请将其补写完整。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看今朝,________
(2)《信息时报》消息:高考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