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
一、积累(1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中没有凡音的ɡuō________噪,没有尘世的哄骗,无畏时空所限,黑白笔墨之间,行吟唱和,恍若与古人促膝,聆听圣贤的箴言,如雷ɡuàn________耳,顿开茅sè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给语段中加点字“哄”选择正确的读音( )(1分)
A.hōnɡ B.hǒnɡ C.hònɡ
2.古诗文填空。(8分)
中国,泱泱诗文大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诗经汉赋到唐诗宋词,从古老的甲骨文到新文化运动,从“竹林七贤”到“新月”诗派,古诗文传承着厚重的华夏文明。
诗文中有不坠青云之志的老而弥坚,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诗文中有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执着与追求,如李商隐《无题》“(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诗文中有借人物典故表达被重新任用的坚定信念,如李白《行路难》(其一)“(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诗文中有借饮酒表达自己放情林木、醉意山水的真意,如欧阳修《醉翁亭记》“(7)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何必四处寻觅,在经典的回眸中就有大美无限。那里,姹紫嫣红,流光熠彩,不朽的经典,依旧叩击着我们的心灵,涵养着我们的情怀。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李白,字太白;辛弃疾,字幼安。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C.“范进中举”是吴承恩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上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D.“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二、阅读(40分)
(一)名著阅读(5分)
4.主题:我与《水浒传》有个约会(5分)
(1)趣说人名。(2分)
小马:我发现作者在为好汉起名字时蕴含的深意。比如鲁达,“达”有“对事理认识得透彻”之意,鲁达的一系列救人事件,如救金翠莲、解救史进、救助林冲等,都是为了实现他对“义”的追求,直到他解脱缘缠,对事理认识得透彻了,才听潮信而圆寂,活得通达。
小飞:嗯,我认为林冲的“冲”作者也有深意,我结合他上梁山前的经历也来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辨阅读。(3分)
①《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知道投降派。(***)
②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鲁迅)
你赞成***与鲁迅的看法吗?请你结合具体的人物与情节说说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作品阅读(13分)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